龙兴寺

龙兴寺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宝丰县龙兴寺详细介绍如下:

龙兴寺位于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因唐宋时宝丰又名龙兴县,隶属汝州,故亦称汝州龙兴寺。寺院坐北朝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有训狐山郁郁葱葱,耸立于后;南有石河清流,萦绕于前;西观岘山,层峦叠嶂;东瞰汝海,碧波浩渺。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原占地约40余亩,现仅存明清时期建筑9栋,总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建筑依次为:敌楼、下过殿、斋堂、客堂、皇姑殿、寮房、耳房、佛爷殿、以及原为华严小殿的西佛殿。其中,西佛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

寺院依山势呈阶梯状,三进分布。走进巍峨壮观的山门,第一进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殿内佛像前有金刚,中有佛祖,后有观音,十余罗汉环列。第二进正面为大佛殿,佛祖神情端庄,温和慈祥。第三进系正殿,规模宏大,宽敞明亮,前后播檐,画梁雕栋,地藏王菩萨端坐其中。第三进院二门外,是伽蓝殿,即吴道子画壁的华严殿,殿旁阁楼矗立,即李白所登龙兴阁。

龙兴寺起源于东汉年间,为纪念光武帝刘秀驻军而建,是隋唐名刹。元延祐年之后,龙兴寺又称训狐寺,盖因寺在训狐山之故。隋初,湛河区曹镇乡也有一座龙兴寺,人们把曹镇乡的龙兴寺称为南龙兴寺,把前营乡的龙兴寺称为北龙兴寺。唐天宝元年(742年),龙兴寺华严殿落成,住持僧人盛邀吴道子至寺作画。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时期,除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各留两寺,同州、华州、高州、汝州各留一寺外,其余寺院尽毁,而龙兴寺是当时奉旨保存的寺院之一,吴道子壁画也因此保存下来。唐兴元元年(784年)八月三日,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被李希烈囚禁于龙兴寺,后于寺中殉节,遗体灵柩曾在寺内存留五个月。北宋年间,时任汝州知州的苏辙见龙兴寺屋瓦弊漏,涂栈缺弛,几浸于风雨,吴画壁年久失修,遂对吴画壁作保护性维修,并作《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后来,苏轼前往汝州,见苏辙修吴画壁如初,极为赞赏,特作《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七言诗。

此外,龙兴寺西北还有一座石塔,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创建。塔为七级石雕,高3.5米,塔基呈2.5米见方的正方形,均为青石雕刻垒砌。塔身二层正面有铭文,二、五层为八角形,三层为四角形,四、七层为莲花形,塔顶有塔刹。龙兴寺及石塔于2016年被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建筑雕刻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