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皇寺

宿皇寺

山西省 · 吕梁市

临县宿皇寺详细介绍如下:

宿皇寺位于临县第八堡乡麻峪沟村宿皇寺自然村东20米,也有说法称其位于八堡乡乡道西侧。据民国6年《临县志》记载,宿皇寺原名皇宿寺,为观音寺的下院,后更名为宿皇寺,其创建年代不详,但在元至元、明天顺、成化、隆庆,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1861~1875)屡有重修。2016年6月6日,宿皇寺被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宿皇寺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也有说法为两进院落布局),现存文物建筑14座。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韦驮殿、正殿,中轴线两侧各建有钟、鼓楼,二进院东西配殿、东西掖门,三进院东西僧房、西偏殿、东耳殿、东耳房。其中,正殿为寺内主殿,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前檐带廊,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外檐斗栱七踩三下昂,前檐明间装隔扇门,次间为槛窗,木构架上均饰彩绘。两山墙及后檐墙有佛教内容“释氏源流图”、“十大明王图”壁画97.06平方米,画面饱满,工艺娴熟,使佛教教义得以生动诠释,画面人物传神,设色艳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戏台建在高0.65米的台基之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椽,硬山卷棚顶,六檩后廊式梁架,额枋间饰以荷叶墩。此外,寺内存有碑刻5通、经幢2座,梁架上存有彩画。

宿皇寺是一处保存相对完整的明清佛教寺观,作为当地唐代著名寺观观音寺的下院,在元、明、清多个历史时期屡有修葺,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晋西地域民间佛教传承和封建社会晚期佛寺建制的宝贵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