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
福建省 · 莆田市荔城区龙泉寺详细介绍如下:
龙泉寺,又称龙泉禅寺,位于壶公山支脉横山山麓,荔城区新度镇下横村境内。该寺始建于宋代真宗皇帝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素有卧龙飞凤结穴之地美称。当时莆阳官宦仕子、乡绅闻堪舆家言虎邦山脉兰水之滨有卧龙飞凤结穴之地,群贤毕至,察龙寻凤,果然在虎邦山支脉横山山麓发现山形似凤凰朝天,山水涌处犹如龙喉吐泉。因时人崇尚佛教,便群议集资于此兴建寺院,以山形似凤作为寺院坐山,面朝兰水而进行布局。寺院配套完整,有山门、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僧寮、念佛堂等,宋代一时香火道场旺盛,僧人不下百人。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莆田延寿村徐铎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后到龙泉禅寺进香还愿,还拜访下横山村学友,感念当时曾在此读书习文,为此从家乡带来荔枝苗(延寿红)载于兰水旁,离龙泉禅寺不足二百米之遥。时人为纪念其功绩,称为“状元红”。又因该树至今已有九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树高13米,树干周长6.8米,树冠覆盖面积达1亩多,为此亦美称为“荔枝王”。
明代永乐年间,弘治五年时在朝廷任刑部尚书彭韶是港利村人,回乡时到龙泉禅寺进香,观龙喉涌泉,叹为观止,称龙泉禅寺是佛家圣地。寺门香火旺盛一直延续至明朝末期,后因清兵入关,朝代更替,龙泉寺院遂毁于战火。清乾隆年间,当时在朝廷官居御史的谬必琦其母太夫人崇尚佛门,谬御史为人至孝,便按龙泉禅寺旧址重建,并把自己御史府建在离寺只有百米左右的地方(御史府至文革后才被拆除)。
清末民国初年,由尼姑入主龙泉禅寺修行,饮龙泉圣水,传说可以返老还童,时人互为传颂“龙泉禅寺尼姑,年年十八岁”,百年来莆阳城乡妇孺皆知。民国二十一年,有横山村信士陈章寿、朱墩村信士何殿音乐捐田地六亩多供寺院香火延续之需,现寺内立碑为记。
解放后,僧尼还俗,寺院归横山村农场管理。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龙泉禅寺重归僧人管理,但寺院建筑已是断垣残壁,不堪入目。后由原莆田县县长原鲁山招集社会名流贤达重建三清殿一座。目前寺院由释智贤法师等比丘数人管理,现释智贤法师已规划按原来的旧址重新修建。
龙泉禅寺圣境风光依然,与莆田二十四景之首的木兰陂、文物保护的六部桥、五府桥连为一线。在寺内,文人墨客都有大作留存,当代大书画家朱诚淦、周寿亭、吴赋等文人均留有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