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同善义仓
山西省 · 运城市盐湖区解州同善义仓详细介绍如下:
解州同善义仓位于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是清朝时期的建筑,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河东道台阎廼珏(也有说法称其为阎敬铭之子)所建,是运城建的同善义仓之一。整体布局坐南朝北,南北长164.403米,东西宽59.5米,占地面积9781.98平方米(也有说法为9782平方米),整体形制极似一座四合院。
义仓现存有仓区大门、前院和后场。门房面宽七间,进深四椽,明间辟双扇板门。前院现存义仓大门、北仓、东仓、西仓、南仓,后场现存南仓。其建筑采取了独特的立木框架结构,墙体厚实,根基坚固,下宽1.5米,上宽0.6米,整个粮仓墙体为黏土夯筑内砌青砖。这样的梯形墙有很好的承重功能,同时也可使粮仓具有冬暖夏凉和防虫、防鼠、防霉等功能。粮仓顶设有通风口,地下设架空的厚木地板,仓墙的底部也设有一排通风口,通风口外都安装着小铁门,密封性良好,可以根据需要开关,兼有防虫、挡鼠、防潮之功效。粮仓内还建有专门的通风设施。仓库地下修有完备的排水设施,排水通畅。义仓大院地板系新铺的砖院,防水性能良好,原来的义仓门槛很高,紧贴着门,也可以起到挡鼠防虫的作用。义仓的砖墙上还绘有缠枝莲花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南仓面宽七间,进深四椽,中辟门洞,入后院是收晒粮之地。后院北侧仓库长65米,宽12米,中间三间设为仓神殿,以供奉粮神,但殿内所奉粮神像已毁。现存一通清“道宪札文”碑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立石。碑青石质,长方体,斗圆额,高约2米,宽0.70米,碑阳额题“道宪札文”四字,碑身刻“道宪札文”全文,文体楷书,19行,每行6~50字不等,共796字,主要记述阎廼珏分拨解州义仓粮银给所属十一县而发的札文;碑阴额题“上道宪禀”,碑文为“上道宪禀”全文,文体行草,22行,满行91字,共1340字,主要记述知县孙守恒给河东道台阎廼珏所写的禀文,详细报告解州义仓创办发展经过。
解州同善义仓有防潮、通风、防盗、坚固、安全等特点,体现了清代仓储建筑的形制、材料和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从建立到清政府灭亡存续的三十余年间,曾多次发挥了赈济灾民、稳定民心的作用。2019年10月16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解州同善义仓不再承担储粮的功能,因其保存完整的建筑设施和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被建设成为解州同善义仓文旅片区的更新开发项目——同善义仓博物馆,未来将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发挥其粮食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成为粮食安全的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