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正觉禅院
山西省 · 忻州市正觉禅院(亦称正觉寺),位于繁峙县城二道街35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年代不详,但在北宋时期已存在,初称天王院。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五台山真容院僧人惠识特住持重建,朝廷赐名“正觉禅院”。金朝兴定元年(1217年)后,繁峙副元帅王兆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对该寺进行了重建。
正觉禅院原址位于滹沱河南岸的旧城西关,即今杏园乡杏园村北。后因县城搬迁,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由时任繁峙知县的张明献将其迁至现址。寺院与鼓楼在一条中轴线上,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667平方米(一说占地6200多平方米)。寺院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有天王殿、过殿、正殿(大雄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山门、寮房等建筑。其中,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用粗大的内额横跨三间,五间大殿仅用金柱两根,金柱之上用斗拱托巨大雀替,内额之端用丁袱与山面斗拱相连,四椽袱交札于内额之背,后转角处用垂连柱,为金代遗物。殿内东西山墙上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绘制的壁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正觉禅院在明清时期为五台山北台外九寺之一,是繁峙众多寺庙中唯一由朝廷赐名的寺院,又是清代迎接诏命、宣读圣旨的地方。如今,正觉禅院不仅是僧侣及善男信女们的佛教活动场所,还是繁峙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