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
福建省 · 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详细介绍如下:
西街位于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东西塔、肃清门等诸多景点。
西街建筑中,除古大厝、近现代骑楼洋楼外,还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据统计,西街区域内已知历史名人故居含遗址有二三十处,自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西街俊才,尤以明清时最为鼎盛。此外,西街还有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和忠孝节义的牌坊,以及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西街自唐朝已经“列屋成街”,成街历史超过1300年。史料记载,西街列屋成街始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4-741年),东起双门前(即今钟楼下),西至唐故城西门素景门(即今孝感巷口)。及至唐代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王潮兄弟入据泉州,为了加强防御,在泉州城内创筑子城,并且在子城设置四大城门,即行春门、肃清门、崇阳门、泉山门。其中,肃清门是当时子城的西门,在今日西街新街和裴巷之间。公元905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时,拓展城区范围,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到了五代南唐保大年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城加重版筑,西城门(彼时称“义成门”)又移到今天的西街西端与城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街总长得到很大的延伸,至此西街路线基本定型。1923年拓改马路,西街沿街建筑随着时境变迁,逐渐成了现状。
如今的西街,东起钟楼,西抵城西路,融合了观光、餐饮、演艺、非遗展示等业态。这里既是泉州历史第一街,也是泉州人文第一街,古老的石板路见证了千年的商贸往来,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嚣。这里还是历代繁盛的商业街,老字号、老手艺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种传统美食令人眷恋,如面线糊、肉粽、元宵圆、润饼等。近年来,为了让游客更深层次地感受西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泉州文旅部门积极发展夜娱、夜游、夜宴等夜间消费业态,鼓励打造文化休闲空间和新文旅消费场景,致力于把西街打造成为“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世遗不夜街区。
以上便是鲤城区西街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