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寺

三圣寺

山西省 · 太原市

清徐县并无三圣寺,但存在两座较为著名的三圣寺,分别位于忻州市繁峙县和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以下是这两座三圣寺的详细介绍:

忻州市繁峙县三圣寺

  • 地理位置:位于忻州市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

  • 历史沿革:三圣寺旧称三皇庙,元代始建,明清均有修葺。寺内明正德三年(1508年)碑记云:“冶口有古刹,日三圣寺,不知创自何代,无文可征。”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修碑记云:“三圣寺初立已久,其详不可悉闻。”明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数次重修寺院。1984年,相关部门文物普查时发现三圣寺。

  • 建筑布局:三圣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2.9米,东西宽33.4米,占地面积1767平方米(约2.6亩)。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地藏殿(过殿)、大雄宝殿。前院东西为钟鼓楼、奶奶庙及马王殿,后院东为伽蓝殿(关帝庙),西为真君殿(二郎殿),东院建有禅院。

  • 主要建筑

    • 大雄宝殿(三圣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位于后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出45度斜栱及斜昂。殿内有塑像14尊,其中6尊为元代所塑,8尊为明代所塑。殿内四壁满绘壁画,为明清作品。
    • 地藏殿:为过殿,位于前后院之间,内塑地藏菩萨、继公长老、木连真、四大天王、降龙伏虎,四壁绘十殿阎君,屏风背后塑倒坐观音。
  • 文物遗存:寺内保存有明、清塑像27尊,清代壁画160平方米,明、清重修碑及布施碑7通,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八棱经幢1座,以及唐、金、元、明、清历代石雕、木刻、木建筑等佛教文物。

  • 保护级别:2006年5月25日,三圣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圣寺

  • 地理位置:位于桂花镇三圣村,在蒲阳河的支流桐麻河边,位置比较僻静。
  • 历史沿革:三圣寺原是三国时名士张松的故宅,宋代建“张松祠”,明代中期,张姓族人捐出地面修建寺院,明代后期直到清代光绪年间逐渐完成整个殿宇的改建及补建。1951年,佛像全部毁掉,寺院改为粮食仓库和乡村小学校。1996年,经彭州市民族宗教局批准,由释宏永主持三圣寺工作,进行重建。
  • 建筑特色:三圣寺的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底座,稍微架空和抬高,主体部分主要是木结构,借鉴唐代建筑、北京明代建筑、藏族建筑的元素,多层斗拱是一大特色。大雄宝殿前面的庭院,正中是汉白玉砌成的白塔。地面是浅色的大片碎石和深色木头铺成的道路。寺内有楠木、罗汉松、五针松、黑松,以及梅花树、桃树、梨树、垂丝海棠等。大雄宝殿后的僧房是日式庭院设计。
  • 现状:现今三圣寺有十二座殿堂,包括天王殿、圆通殿、地藏殿、弥陀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三圣殿、财神殿、伽蓝殿等。三圣寺还养了一大两小三只梅花鹿,有“小奈良”之称,同时吸引着对佛教、建筑、园林、三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们。

综上所述,这两座三圣寺各具特色,都是值得一游的佛教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