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栓马柱

魏徽栓马柱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晋州市的魏征公园内(注:原文中的“魏徽”应为“魏征”,此处做更正)有拴马柱(注:原文表述可能存在的笔误,将“栓马柱”更正为“拴马柱”),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拴马柱,顾名思义就是固定马匹的栽立在地面的柱形器物,是人类在使用马匹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对马匹行动进行限制而发明的一种实用器物。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农耕文明的发展,最初很可能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利用,如一石或一树。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对自然物的利用被进一步细化,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用来拴系马匹、经过一定加工的石桩或木桩。

从元代开始雕琢成型的具有实用功能的拴马柱,到清代具有审美艺术价值的拴马柱,前后经历了二百年。现存最早的拴马桩为石制,大约是元代或明代所制,保有量最大的是清代的石制拴马柱。关中地区(虽然晋州不属于关中,但拴马柱在多地有分布,且艺术风格有共通之处)的拴马柱,色泽沉重又有质感,雕塑生动活泼,装饰花纹精美,这些要素和特定的时代结合在拴马柱上,更加让人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气息。

而今,拴马柱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其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价值和深厚的石雕艺术价值倍受世人瞩目。尤其是这种石刻类型包含了许多胡人的形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民族融合的过程,这就更加强化了它在艺术史和民族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