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战遗址(公交站)
河北省 · 邯郸市峰峰矿区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战遗址(公交站)附近的景点为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该遗址又称邯郸抗日地道遗址、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也是全国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始掘于南宋末年,为抵抗金兵南侵,山底村村民在宋将宗泽号召下深挖“抗金洞”百余处。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抵御日寇,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五专署磁武县委组织发动群众在原有“古地洞”的基础上,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挖成了总长15.6公里的抗日地道网。地道沿街巷布置,大街为主巷道,小胡同为支道通往各户,现存主巷1626米、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还有直通枯井口的地道2条,通往太行山脚下的地道1条,以及辐射邻村的地道。
地道的设计十分巧妙,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烧,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抢眼、陷阱、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外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其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
山底村群众充分发挥“地道战”的优势,成功粉碎了日军的数十次袭击和“围剿”,消灭大量敌人的同时,有力地保护了自己,为当时扭转战局、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山底村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山底村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实战斗,并录制了很多镜头。
如今,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成为了峰峰矿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