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馆

皇华馆

山西省 · 太原市

迎泽区皇华馆详细介绍如下:

皇华馆位于迎泽区南内环街与新建路交叉口东南角,也位于迎泽区柳巷街办区域内,文瀛公园东门东侧。其最初是一座私人宅第,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来被皇室使用,成为皇华馆。皇华一词,出自《诗·小雅·鹿鸣之什》中的“皇皇者华”之篇,意谓君遣使臣,以礼乐相送,表明远而有光华。在古代,皇华是为称颂使臣之词,皇华馆也就是皇华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

皇华馆建筑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是一座具有浓郁的清代建筑特色的建筑。其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正殿、偏殿、后殿、东西厢房等。皇华馆在清光绪年间设提督学政(别称学台),会同督抚主管全省的教育、科举考试等事务,其衙门就设在皇华馆。

1902年,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下,巡抚岑春煊将拟建中的大学堂与中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开设中学和西学两个专斋,其中西斋就是借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的皇华别墅组织教学的,直到1904年才迁入侯家巷新址,即今天的大学前身。

民国时期,政府实行裁府留县,即设省、县两级建置,阳曲县衙驻皇华馆。1937年日军侵占太原,阳曲县政府移至河口镇,皇华馆改驻日伪阳曲县政权。直到1945年8月,民国政府重返太原后,阳曲县政府才返回皇华馆。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接管小组跟随解放军入城,并在皇华馆接管了民国阳曲县政府。所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皇华馆是太原的政治中心。

解放后,皇华馆也从未冷清过,迅速成为太原的文化商业区。那时,海子边主要为裁剪衣服的地方,而皇华馆则是布料批发地,四周遍布各个纺织厂家的办事处。如今,老百姓已将这片东接五一路、西接海子边、自东向西绵延二百余米的所有建筑,约定俗成般地统称为皇华馆,这条绵延二百多米的小巷也有了新名称——皇华馆街。而太原皇华馆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太原历史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的场所。

以上是对迎泽区皇华馆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