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奎巷
浙江省 · 杭州市上城区的十五奎巷,全称周衙弄北十五奎巷,详细介绍如下:
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 十五奎巷东起中山南路北端,西至城隍牌楼巷西端(或说南至城隍楼牌巷相通),坐落于吴山南面山脚下。
- 五代十国的吴越国王钱镠在这个地方建过鼓楼,南宋的皇帝赵构在这里设过太庙,是真正皇城根下的宝地。
命名由来
- 命名十五奎巷有两说。一说巷内徽州会馆内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内多人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也有说法称,宋朝时这个小巷曾诞生15个状元,因此而得名。
周边景点与古迹
- 十五奎巷内原来有祭祀行刺秦桧的殿前小校施全的施公祠以及玄妙观,但现已毁。
- 巷东口有四眼井,为千年古井。
- 据传南宋僧人宝宁在巷内尝建百法寺,淳熙十四年(1187年)改称广润寺,元复为百法寺。明隆庆年间,总督胡宗宪平倭有功,此寺改为祠祭祀他。
- 辖区内有宝成寺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麻剌噶拉造像等历史古迹。
民居与建筑
- 十五奎巷58号民居便坐落于此,始建于清末民初,2018年被列入第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 该建筑整体坐西北朝东南,为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形式,占地面积约455平方米,平面呈矩形布局。
- 民国的立面风貌造型规整、对称简洁,外墙为青砖墙,室内均为青砖地面。南侧主立面设花格窗、花格门;西侧、北侧设花窗及石库门,庭前设一水池;小青瓦的屋面清水垒脊,再加上经典马头墙,体现出浙北地区古民居建筑的特色。
- 十五奎巷的民居多是屋顶铺青瓦,室内多铺石板,是清末民初典型的杭州民居的“营造法式”。
现状与生活
- 十五奎巷作为鼓楼附近的老城区,保留了80年代的风貌,是本地人的天堂,也是了解杭州本土人日常生活的绝佳地方。
- 巷子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老杭州的人,配套设施齐全,老年人在这里安度晚年,生活气息浓厚。
- 巷子两边是美食一条街,各种小吃目不暇接,交通便利,去西湖、市中心都很方便。
综上所述,十五奎巷是一条充满历史底蕴和生活气息的古巷,值得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