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
江苏省 · 南通市如东县国清寺详细介绍如下:
国清寺位于如东县城掘港的西南(也有说法称位于如东县城中街道人民北路东侧或江海中路49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最早宗派天台宗的一脉。它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由天台山(今浙江省境内)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奉命在掘港按天台山国清寺结构风格建筑而成。相传天台山国清寺募建者智顗大师曾梦见周身有光的佛,佛曰“寺若成,国即清”,遂改名国清寺。
国清寺占地面积三十余亩,其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造型雄伟壮观,建有牌坊山门、照壁墙、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丈室、千佛殿等建筑。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三世佛,即释家牟尼居中,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尊为东方琉璃世界的琉璃光佛,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国清寺最珍贵的当属念佛堂供奉的白玉千手观音,这尊由缅甸国赠送的玉观音由一块整体的缅甸玉石雕刻而成,玉质细腻,高三点八米,重四吨,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然而,国清寺在历史上饱经沧桑,从唐到宋元,屡遭战火之乱,至明清虽然多次重修,但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夷为平地。现在的国清寺是从1991年由如东县、两级政府批准,准予落实宗教政策开始筹建,经过十余载辛勤耕耘,如今的国清寺再现昔日光辉。2017年1月,国清寺还被认定为第三批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
此外,国清寺还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唐开成年间,日本高僧圆仁随第13批遣唐使西渡求法,来到掘港国清寺,住宿寺内半月有余。圆仁后来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掘港国清寺有详细记述。在世界旅游文化宝库里,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中国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被列为“世界三大旅行游记”。《行记》的面世使“掘港”、如东“国清寺”在历史典籍中首次亮相,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2023年4月7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重要遗产点和见证地,掘港国清寺遗址公园开园。遗址公园占地约20亩,以省级文保单位国清寺遗址为主体建设,对遗址本体部分进行覆土回填保护,在地表复制遗址展示。公园以展示遗址为核心,涵盖文物保护、文化展示、旅游观光等业态为一体,成为如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和如东城市文化发展的一张崭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