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风云会

五虎风云会

河北省 · 廊坊市

五虎风云会介绍

五虎风云会,作为一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武术表演形式,源于霸州市。其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风”代表“老虎”,“云”则寓意着“龙”,两者结合,既展现了武术的勇猛与力量,又寄托了人们对于吉祥、和谐的向往。

五虎风云会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当时赵匡胤实施亦兵亦农的方针,鼓励村民在农闲时习武练艺。在此背景下,关城地区涌现出五位武林高手,他们被赵匡胤看中并封为五虎上将,因此成立的武术会最初被称为“五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武术传统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民国时期延续至今。

在清朝同治年间,通背拳创始人刘义参加了宋景诗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到一带,以收徒传授武艺为生。刘义的武艺后来传给了张老随和张志礼,他们各自传承了一支。其中,张志礼的孙子张金锁(小名张锁)在十二岁时就练就了通背拳和轻功,被誉为“轻功一绝小辫张”。张锁后来到关城立教场子,收徒传艺,并将原来的“五虎会”改名为“关城风云会”,寓意着如虎添翼、风云际会。此后,“关城风云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知名的武术团体。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五虎风云会也经历了多次波折。在自然灾害和文革期间,活动曾一度暂停。但每当社会安定下来,它便重新焕发生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虽然人们一度将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但五虎风云会仍然坚持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在通背拳第六代传人张根龙等人的领导下,五虎风云会再次恢复活动,招收学员、义务传授武艺。如今,它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虎风云会的武术表演以通背拳为主,同时融合了其他武术套路和器械表演。其表演风格独特、气势磅礴,深受观众喜爱。在各大比赛和演出中,五虎风云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它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