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扎格斯台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介绍: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的锡林浩特市境内,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总面积为58.36万公顷(一说为58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3°26′至44°33′,东经115°32′至117°12′。它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海拔在950至1561米之间。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对野生动物、植物、菌类的多样性以及濒危物种实行特殊保护。保护区内现有种子植物74科299属65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420多种,优良牧草有110多种。保护区内分布的哺乳动物有33种,鸟类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黑鹳、大鸨、玉带海雕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
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具有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特征。年均气温在-1至2℃之间,年降水量为300至450毫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且多风少雨;夏季凉爽多雨,雨量变化大;秋季天气凉爽且气候稳定;冬季则漫长严寒,降雪量一般在10至20毫米之间。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发育在栗钙土上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在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还发育有黑钙土上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带性土壤主要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分布有黑钙土区、碳酸性黑钙土区、暗栗钙土区、栗沙土与沙栗土区、厚层暗栗钙土区以及草甸、沼泽等土壤类型。
保护区于1985年成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唯一被列入该网络的草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1993年,保护区首批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保护区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自然保护区委员会成员。
作为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的核心分布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好地反映了温带草原的特征与面貌,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资源及生物基因库,充分发挥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对于保护草原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扎格斯台”汉语意为“有鱼的湖”,是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湖内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等多种鱼类,是当地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全面落实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责任制,推动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保护区通过加强人力巡查、利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网络,有效强化了巡护监管。这些举措使得保护区内的植被恢复有了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区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原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