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禅院
山西省 · 晋城市城区白马禅院(通常称为白马禅寺)位于市区北侧五公里的白马寺山顶上,此地又名司马山,相传因北魏司马懿封长平侯曾登临此山而得名,后因山顶建寺名白马禅寺,故而更名为白马寺山,主峰海拔1010米。
关于白马禅寺的创建年代有不同说法,有说法认为其始建于唐代,原为泽州千年古刹,享名境内,是晋城四大名胜之一,也是泽州府佛都活动的主要场所。另有说法称白马禅寺创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原有殿宇500多间。金代李俊民游白马寺山时曾作诗:“千年古庙映崇岗,寂寂空庭草树荒。”
历史上,白马禅寺历经多次修缮和重修,明万历28年、清康熙3年先后进行过两次大的重修,使白马寺的规模不断扩大,香火越来越旺。然而,1939年夏,白马禅寺毁于日寇炮火之下,1942年又遭日本侵华战争破坏,原来的旧址上仅剩下一座“景公塔”,至今仍耸然矗立,向人们昭示着它往日的辉煌。据景公塔碑记内证实,该塔为明代建筑,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由名景文魁的官员修复。
1989年冬,城区宗教局邀请五台山善财洞主持隆慧法师为城区佛教协会会长、白马禅寺主持,并重修白马禅寺。1993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正式奠基,修建藏经楼,历经十四余年,陆续修建完成了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九龙壁、伽蓝殿、大毗卢殿、文殊殿、念佛堂、斋堂、文殊塔、祖师殿、舍利塔、上客堂、二僧院以及东西配房等工程。在重建过程中,为了有别于洛阳的“白马寺”,赵朴初先生题写了“白马禅寺”四字,使白马寺更名为白马禅寺。整个寺院占地面积1万余亩,是全国佛教界百家寺院之一,也是白马寺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
白马禅寺的主要景点包括“白马寺拖缰”、“景公塔”、“石佛像”、“黑龙潭”等。其中,大雄宝殿内供奉有横三世佛、海岛观音以及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等佛像,“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亲笔题写。天王殿内正面为弥勒菩萨,背后为韦驮菩萨,两边为四大天王。毗卢殿两侧分别是地藏殿和文殊殿,地藏殿内供奉地藏菩萨像及闵公道像,均为汉白玉制;文殊殿内供奉五方文殊及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士、四臂观音等塑像,均为藏密风格。此外,寺院门前广场西侧建有舍利塔,广场中央有九龙壁一座。
如今的白马禅寺不仅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们领略古建筑风貌和自然风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