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遗址
辽宁省 · 营口市大石桥市金牛山遗址的详细介绍如下:
金牛山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古遗址之一,位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村西的金牛山。金牛山是辽东半岛中部沿海平原上的一座孤立山丘,海拔69.3米,周长1240米,面积约0.308平方千米。山东南有一大型溶洞,是26万年前的一处古人类居住地。
该遗址于1972年在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从197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文物部门以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科研单位,先后对金牛山进行了多次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旧石器和人类用火遗迹。特别是1984年,在金牛山A点洞穴的堆积层中发现了完整的“金牛山人”化石,包括头骨、脊椎、尺骨、髋骨、腕骨、足骨和趾骨等50余件,这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古人类化石。根据地层、动物群的研究和科学测定,“金牛山人”生存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6至28万年。其头骨化石既有原始的特征,也有一些接近智人的进步特征,而且脑量大于同时期的猿人,被认为是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代表。
金牛山遗址的文化特征与北京人相似,表明地区的原始文化与北京猿人有密切的关系。遗址内发现的石器大部分用脉石英制成,主要是刮削器和尖状器,都是用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的石片加工而成。此外,在与人类化石同层位的地层中,还发现约20厘米厚的灰烬层,内含大量烧骨、土块,说明金牛山人长期用火,并可能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
金牛山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行走步态和手的灵活程度、过渡阶段的人类体质特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对研究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转变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金牛山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空白,为对猿人体质特征及体质演化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1979年,金牛山遗址被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金牛山遗址还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并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如今,金牛山已成为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心、教学基地及旅游胜地,建有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馆和金牛山博物馆,展示当时发掘出土的部分人体骨骼化石以及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