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法雨禅寺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法雨禅寺

浙江省 · 舟山市

普陀区法雨禅寺详细介绍如下: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它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名“海潮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毁于战火,翌年朝廷钦赐经藏。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如寿、如光等僧人增建殿宇,三十四年(1606年)朝廷赐改“护国镇海禅寺”。此后,几经兵火,寺院遭毁,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别庵禅师为住持,再次整修扩建寺院,依次建藏经阁、东禅堂、三圣堂、三生堂、宫厅、印寮等,寺院遂成规模。

法雨禅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又称圆通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大雄宝殿是三座主要殿堂。此外,其右边有鼓楼、水月楼,左边有钟楼、松风阁。

圆通殿(九龙观音殿)是寺内最为辉煌的建筑物,系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月朝廷发金陵(今南京)明故宫九龙殿盖成,为国内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分七间,高22米,面阔35.35米,进深20.31米,面积达957.96平方米。用柱48根,全采用包镶工艺,重檐琉璃顶,上檐九跺斗拱,下檐五跺斗拱,内槽有九龙藻井,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柱昂首舞爪而下,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殿内供高6.6米的毗卢观世音坐像,后壁为大型海岛观音及善财五十三参群像,两旁列十八罗汉。殿内柱磉均透雕蟠龙,系明万历时雕刻。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精工巧作,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为国家级文物。

大雄宝殿是法雨禅寺的主殿,建于明代,屋顶覆盖着琉璃瓦,檐角上翘,气势宏伟。殿内供奉着三尊巨大的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玉佛殿的建筑风格独特,重檐歇山式屋顶和精致的围栏都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特色。殿内供奉着一尊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原供奉的玉佛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毁于动乱之中)。虽然历经沧桑,但玉佛依旧保持着其原有的庄严与神圣。

法雨禅寺的钟楼和鼓楼也是寺庙中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内悬挂着大钟,用于每日的早晚课和佛教法事;鼓楼则用于存放和保管寺庙的重要文件和法器。这两座建筑古朴典雅,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得益彰。

此外,法雨禅寺内还有二十四块青石栏板,每块阔127厘米,高65.5厘米,浮雕成《二十四孝》故事图,构图完整,刀法简练,线条流畅,为明时石刻浮雕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天王殿对面的照墙上,有1987年建成的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不露缝隙,犹如一整块大石板雕刻而成。全壁高达2米、长12米,浮雕纵深16厘米,极富立体感。

法雨禅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且周围环境优美,是游客寻幽觅雅、陶情赏心的好去处。2006年5月25日,法雨禅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