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子庙
江苏省 · 镇江市季子庙,又名至德庙,位于丹阳市云阳镇东南13公里的齐梁故里陵墓村。庙内供奉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塑像。季札在吴国大撤,其德风、贤名、孝行及于民间,遂其家庙建于丹阳县陵墓村,俗称“季子庙”。季子庙庙址原为季子故宅的一部分。季札的封地原在延陵(今常州),由于他博雅君子,德行超人,后人把他尊为圣贤,称“至德公子”。
季子庙占地约3亩,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中轴线上有门楼、享堂、后堂,后院有御碑亭等建筑。但除享堂基本完好外,其他均荡然无存。大成殿前还有清代雍正皇帝赐给季子的匾额。据载:“季子庙内原有石幢一座,幢高三米余,雕刻精细,为季子庙之精品”。
季子庙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季子庙为宫殿式建筑。享堂前的门楼为单檐硬山顶,享堂为单檐歇山顶。大殿内明代重塑了季子金身坐像,两侧为侍童。季子像两侧柱上有一副楹联:“大德非其罪也;诸侯皆以宝应之。”联中隐含了季子的三个不同身份:宝应是他的封地;大德是赞扬他的品德;而以诸侯来相称,则表明了他的爵位。这副联句寄托了丹徒人对季子的怀念之情。大殿后的御碑亭中立有清雍正御赐的“至德名贤”石碑一方。碑亭后还有晚清时所刻的一对“双龙戏珠”花瓶香炉。
季子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季札的谦让贤举,博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据《丹徒县志》记载:“春秋三吴赖以保封,而金陵上游屏翰益固。”这是说季札对吴国的功绩足可以配享太保之位了。丹徒先民感念季札功德,将季子庙设在丹徒是有道理的。从古丹阳到镇江的变迁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据《丹阳县志》载:“齐梁时代丹阳县城在今陵墓村。”可见齐梁时代丹徒是丹阳县治所所在地。因此将季子庙设在陵墓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此外,季子庙还是丹阳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孔庙和庙学合一的古建筑群。季子庙不仅是丹徒人民的骄傲,更是丹阳人民的骄傲。在清代以前丹阳文风颇盛,人才辈出。历代文人为求功名而四方奔走,齐梁时代丹阳文人的活动中心就是齐梁故里及陵墓村一带。在求功名的道路上,文人难免聚会饮酒赋诗,相互唱和往来,故多有题咏或联句之作,现存最早的联句就是在齐梁故里咏吟而成的:“岭水争流水;寺桥古亦幽。”诗人写下了历代咏齐梁故乡和景物的著名诗作以及记载史料之外又给景区增辉不少人文色彩与意蕴呢!还有一棵五百余岁的银杏树仍在生长,且为古建筑的大门作了最佳点缀物等元素都对后世学者游人有不少帮助吧!综上所述不但在文化遗产等主要项目上不亚于全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不能等闲而视的。因此希望大家共同珍视这丹徒历史文明之光和文化名城的见证之景吧!
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您前往季子庙实地考察或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