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
山西省 · 晋城市高平市开化寺详细介绍如下:
开化寺位于高平市区西北17千米(或说东北11.5公里、东北17公里)处的陈区镇舍利山腰上。该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初名清凉若兰,唐时寺宇逐渐隆盛,名曰清凉兰若。晚唐龙纪、大顺年间(889~891年)重修,宋天圣八年(1030年)改额开化禅院,亦名开化寺。宋熙宁六年(1073年)重修大雄宝殿,宋元佑、绍圣年间(1086~1098年)绘制大雄宝殿内壁画,金皇统元年(1141年)建观音阁,历经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新中国成立之后,分别修缮过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2005年时新建了千佛殿。
开化寺是一座集宋、金、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大悲阁(即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演法堂、延宾舍、维摩净室、观音阁、东西配殿及两庑等组成。大悲阁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为宋代建筑,东隅观音阁为金代遗构,后院东配殿及东西角楼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明、清建筑。大雄宝殿梁架上仍保留宋代彩绘,殿内四壁保留着绘成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的壁画,总面积有88.2平方米,堪称壁画佳作。壁画主要分布于殿内西壁、北壁西次间、北壁东次间和东壁。西壁和北壁西次间绘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北壁东次间绘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变,东壁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变。
开化寺本来是一座无名的小寺院,只因禅师大愚公的到来,才使开化寺迅速兴盛起来。大愚禅师,晚唐时住持开化寺,本上党潞城人,俗姓刘,法号“大愚”。他深通佛理,并且是位深通音律的音乐家和诗人,二十岁时皈依空门,受戒当了和尚。唐末唐昭宗李晔统治时期,大愚禅师在开化寺修禅理佛,作《心王状奏六贼表》,又称“降魔表文”,上表唐昭宗,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识和赏赐,开化寺也因此响誉全国。大愚公圆寂后,葬于寺外东南隅,其墓塔全部由青石雕造而成,塔身后面刻有“同光三年(九二五年)”建造题记,与河北房山云居寺唐代小石塔极为相似,反映了盛唐时期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是唐代小石塔的建筑珍品。
2001年6月25日,开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高平市重要的名胜古迹和游览区。